环境部部长:把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发布时间: 2023-08-09 阅读量:44 来源:工业水处理公众平台

“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治理技术的研发难度大,需要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工作基础薄弱、资源配备不足、治理能力严重不足等缺陷。”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科技支撑,把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据了解,新污染物通常是指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环境与健康风险比较隐蔽,即使以低剂量进入环境,也可能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环境安全带来风险和隐患。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

黄润秋介绍,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动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摸清家底。我们筛选4000余种具有高危害、高环境检出物的化学物质,开展生产使用情况摸底调查,逐步掌握分布情况。

二是评估环境风险。将国际上已经禁止和限制使用,且在我国仍有生产使用的化学物质优先纳入评估计划,对其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评估。

三是严守风险底线。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对14种具有突出环境风险的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管控措施。

比如,用于生产学生书包、塑胶跑道、儿童玩具等的短链氯化石蜡,将在今年年底淘汰。今年还将淘汰国际上关注的全氟化合物中的两大类,并对全氟辛酸类实施用途限制,禁止用于防水防油的服装、烘焙纸、胃镜管等。

四是强化监管执法。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去年查处了15起违法生产用于建筑保温材料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五是加强指导帮扶。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印发了省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黄润秋谈到,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一方面,加强科技支撑,把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另一方面,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最大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01 新污染物到底指什么

目前,国际国内尚无关于新污染物的权威定义。

从环境管理角度来看,新污染物一般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

根据《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

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相对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常规污染物”而言,“新污染物”主要指尚无法律法规和标准予以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物质。

现阶段国际上主要关注的新污染物包括: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全氟化合物(pfcs)、溴代阻燃剂(bfrs)、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

日常生活中,这些物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内分泌干扰物类典型物质有: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多溴二苯醚等。

抗生素类典型物质有:大类内酯、四环内酯、喹诺酮、磺酰亚胺、氯霉素等。

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药箱里、女孩的化妆台上、以及卫生间里就十分常见,包含药物、诊断剂、麝香、遮光剂等在内的5000多种物质。

全氟化合物:具有代表性产物有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大量应用于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炊具制造、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等产业。

微塑料: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牙膏中的一些微珠、沐浴磨砂膏、防晒霜等都有微塑料的使用。难降解塑料丢弃进入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降解破碎,就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02 新污染物的特点

新污染物具有的五大特征,即危害比较严重、风险比较隐蔽、环境持久性、来源广泛性和治理复杂性。

另外,新污染物还具有“不易降解、减排替代难度大、涉及领域多范围广”等特点。

危害比较严重:新污染物具有多种生物毒性,体现在器官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遗传毒性等多个方面。

虽然如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也不必过分恐慌。

风险比较隐蔽:多数新污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显,可能在环境中存在或已使用多年并未视为有害物质,但发现其危害性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介质中。

以抗生素为例,在河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以及人体中长期存在的低浓度抗生素会导致一些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它们可能通过呼吸、食品、饮水、排泄、农业灌溉等途径在环境中进行传播,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境持久性:指的是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pops应当建立科学的判断基准,icca(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推荐的判断基准包括:

  • 持久性基准:用半衰期(t1/2)来判断,在水体中为180d,在底泥和土壤中为360d;

  • 生物蓄积性基准:用生物富集系数来判断,bcf>5000;

  • 关于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d(空气中)以及蒸汽压在0.01~1kpa;

  • 判断在偏远的极低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大于10ng/l。

来源广泛性:新污染物种类繁多、涉及行业广泛,涵盖工业生产、生活消费、军事消防等众多领域和医药、化工、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纺织、建筑、塑料加工、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消防泡沫、垃圾焚烧等众多行业。

治理复杂性:对于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新污染物,即使以低剂量排放到环境,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对治理程度要求高。

新污染物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较难,需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

03 动态开展对新污染物的“筛—评—控”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多氯萘等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对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作出了淘汰或限制的规定。

截至目前,我国已全面淘汰23种类《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主要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大幅下降。我国对新污染物的治理步入“快车道”。

新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被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据了解,新污染物大多具有器官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致癌性、致畸性等多种生物毒性。同时,新污染物还可以随着空气、水流实现长距离迁移,并经食物链富集后,长期蓄积在生物体内。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刘国正说,与常规污染防治不同,新污染物治理的复杂性在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环境风险隐蔽。在确定每种新污染物治理措施时,需紧密结合环境风险的特异性,找到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对策。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总体思路。

《行动方案》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

方案提出了构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筛、评、控”体系,以及“禁、减、治”的全过程管控体系。

即:通过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精准筛评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科学制定并依法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对生产使用的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

具体为:

(1)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

(2)严格源头管控,防范新污染物产生。

(3)强化过程控制,减少新污染物排放。

(4)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

“筛—评—控”逐级识别与分类管理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是指有关单位开展调查和监测,筛选出环境风险较大的新污染物,科学评估其环境风险,再对其实施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刘国正说,由于人们对新污染物危害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新污染物的筛查与环境风险评估还需要不断推进。

04 绿色替代品助力新污染物治理

多年来,我国大力研发新污染物绿色替代品、替代技术,有效支撑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以六溴环十二烷(hbcd)为例,hbcd是一种多溴代白色固体物质,可以作为阻燃剂添加到其他材料中使用。研究发现,hbcd本身具有毒性,容易进入生物体内,hbcd的大量长期累积还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研究、试验认证,发现甲基八溴醚和溴化sbs(溴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能有效替代hbcd,并且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环境风险低。原来使用hbcd生产保温板材的企业,仅需要简单调整工艺参数就能使用替代品进行生产,并使产品质量满足国家要求。如今这两类替代品的产能正在不断扩大,产销两旺。”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心主任刘强说。

05 建立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撑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发布后,全国约30个地区发布地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

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新污染物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治理难度大、技术复杂程度高、科学认知不足等困难和挑战。

“面对新挑战以及新的防控需求,应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构建新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体系、建立完善风险评价方法学、识别重点风险源为目标,开展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强调,应大力发展高效、灵敏的新污染物检测技术,实现新污染物识别、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研究,开展新污染物生物毒性和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绿色、高效的新污染物实用去除技术,研发、构建大数据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技术支持下的、涵盖新污染物转化迁移体系的智慧化水网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则表示,面对更为繁复的新污染物环境问题,我国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新污染物治理效果,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例如,通过区块链、深度学习等技术研发绿色替代品;通过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开发针对新污染物的毒性测试和优先化筛选体系等。

(来源:中国经济网、清合、工业水处理公众平台)

上一篇: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查15批次活性炭产品全部合格

下一篇:7月兰炭市场偏弱运行,产业景气指数小幅下行

声明:来源标注为易炭网/easycarbon.cn的内容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引用、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违者必究。如本站文章存在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凯发官网首页,本站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最新资讯
提升水质!安亭水厂深度水年底并网供水
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中山工业炭基绿岛项目在神湾启动,关乎“气”质
变废为宝 科技环保!宁夏抗生素菌渣处理研究取得新成果
八钢加速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活性炭脱硫脱硝
深圳用蓝天白云绘就“幸福底色”
新突破!华阳超纯碳应用进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
增值服务

标讯服务

广告投放

下载中心

标准文档

文档资料

联系凯发官网首页

手机版

客服微信
易炭网客服微信
关注凯发官网首页
易炭网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